非小号

23957

虚拟币

129

交易平台

63

钱包

¥7.1

USDT场外

60.0236%

BTC 占比

9Gwei

ETH Gas

资讯
行情
资讯 > 正文
20 亿美元的「概率游戏」:预测市场迎来「奇点」时刻?
TechFlow 深潮2025-10-24 12:16:57
Bitget Wallet Research 将带你在本文将深入剖析预测市场的底层逻辑与核心价值,并对其面临的核心困局和发展方向做出初步研判。

撰文:Bitget Wallet Research

从「泽连斯基穿不穿西服」的坊间趣谈,到美国大选、诺贝尔奖归属的全球焦点,预测市场总能周期性地「大火一把」。然而,2025Q3 以来,一场真正的风暴似乎正在酝酿:

  • 9 月初,行业巨头 Polymarket 获美国 CFTC 监管放行,三年后重返美国市场;

  • 10 月初,纽交所母公司 ICE 拟向 Polymarket 注资高达 20 亿美元;

  • 10 月中旬,预测市场周交易额创下 20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。

资本的巨浪、监管的开闸、市场的狂欢同时到来,与之相对应的还有 Polymarket 代币上线的传闻——这股热潮从何而来?它仅仅是又一场短暂的炒作,还是一个全新金融赛道的「价值奇点」?Bitget Wallet Research 将带你在本文将深入剖析预测市场的底层逻辑与核心价值,并对其面临的核心困局和发展方向做出初步研判。

一、从「分散知识」到「双寡头」:预测市场的演进之路

预测市场并非加密世界的独创,其理论基础甚至可以追溯到 1945 年。经济学家哈耶克在其经典论述中提出:零散、局部的「分散知识」,可以通过价格机制被市场有效聚合。这一思想被认为奠定了预测市场的理论基石。

1988 年,美国爱荷华大学发起了第一个学术性预测平台——爱荷华电子市场(IEM),它允许用户就现实事件(如总统选举)进行期货合约交易。随后的几十年里,大量研究普遍证实:一个设计精良的预测市场,其准确性往往超过传统的民意调查。

然而随着区块链技术出现,这个小众工具有了新的规模化落地土壤。区块链的透明性、去中心化和全球准入特性,为预测市场赋予了近乎完美的基础设施: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清算,可以打破传统金融的准入门槛,让全球任何人都能参与其中,从而极大地扩展了「聚合信息」的广度和深度。预测市场,也逐渐开始从一个小众博彩工具,演变为一种强大的链上金融板块,开始与「加密市场」深度绑定。

数据来源:Dune

来自 Dune 平台的数据,直观地印证了这一趋势。 链上资料显示,当前的加密预测市场已呈现出高度垄断的「双寡头」格局:Polymarket 与 Kalshi 两家巨头瓜分了 95% 以上的市场份额。而在资本与监管的双重利好刺激下,这个赛道正被整体激活。10 月中旬,预测市场的单周交易总额突破 20 亿美元,一举超过了 2024 年美国大选之前的历史峰值。在这轮爆发式增长中,Polymarket 凭借其监管上的关键突破和潜在的代币预期,暂时在与 Kalshi 的激烈竞争中略占优势,进一步巩固了其头部地位。

二、「事件衍生品」:超越博彩,华尔街为何下注?

要理解 ICE 为何重金入局 Polymarket,就必须剥离预测市场的「博彩」外衣,看清其「金融工具」的内核。预测市场的本质,是一种另类的交易合约(Contract),属于一种「事件衍生品」(Event Derivatives)。

这与我们熟知的期货、期权等「价格衍生品」并不相同。后者的交易标的是资产(如原油、股票)的未来价格,而前者的交易标的,是特定「事件」(如选举、气候)的未来结果。因此,其合约价格代表的并非资产价值,而是市场对「事件发生概率」的群体共识。

在 Web3 的加持下,这种差异被进一步放大。传统衍生品依赖 Black-Scholes 等复杂数学模型定价,并通过经纪商和中心化交易所清算;而链上预测市场则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,依靠预言机(Oracle)驱动清算,其定价(如 AMM 算法)和资金池在链上完全透明。这极大地降低了准入门槛,但也带来了新的风险(如预言机操纵和合约漏洞),这与传统金融的对手方风险和杠杆风险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
预测市场与传统金融衍生品对比表

这种独特的机制,正是其吸引主流金融机构的核心。它提供了传统市场无法企及的三重核心价值,这也是 ICE 等巨头真正下注的关键所在:

首先,它是一个先进的「信息聚合器」,重塑了信息平权的版图。 在 AI 生成内容、假新闻和信息茧房泛滥的今天,「真相」变得昂贵且难以辨别。预测市场为此提供了一种激进的解决方案:真相不由权威或媒体定义,而是由去中心化、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市场来「竞价」产生。它回应了(尤其是年轻一代)对传统信息源日益增长的不信任,提供了一个实现了「用钱投票」的、更诚实的替代信息源。而更为重要的是,这种机制超越了传统的「聚合信息」本身,实现了对「真相」的实时定价,形成了一个极具价值的「实时情绪指标」,最终实现了各个维度的信息平权。

其次,它将「信息差」本身资产化,开辟了全新的投资赛道。 在传统金融中,投资标的是股票、债券等「产权凭证」。而预测市场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可交易资产——「事件合约」。这实质上是允许投资者将自己对未来的「信念」或「信息优势」直接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工具。对于专业的信息分析师、量化基金甚至 AI 模型而言,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获利维度。他们不再需要通过复杂的二级市场操作(如做多 / 做空相关公司股票)来间接表达观点,而是可以直接「投资」于事件本身。这种全新资产类别的巨大交易潜力,是吸引 ICE 这类交易所运营商的核心利益点。

最后,它创造了「万物皆可对冲」的风险管理市场,极大拓展了金融的边界。 传统金融工具难以对冲「事件」本身的不确定性。例如,一家航运公司如何对冲「运河是否关闭」的地缘政治风险?一个农场主如何对冲「未来 90 天降雨量是否低于 X 毫米」的气候风险?预测市场为此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。它允许这些实体经济的参与者,将抽象的「事件风险」转化为标准化的可交易合约,进行精准的风险对冲。这相当于为实体经济开辟了一个全新的「保险」市场,为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全新的切入点,其潜力远超想象。

三、繁荣之下的隐忧:预测市场待解的三重困局

尽管价值主张清晰,但在预测市场从「小众」走向「主流」的道路上,依然面临着三个环环相扣的现实挑战,它们共同构成了行业发展的天花板。

第一重困局:「真理」与「裁决者」的矛盾,即预言机难题。 预测市场是「基于结果的交易」,但「结果」由谁来宣布?一个去中心化的链上合约,却吊诡地依赖于一个中心化的「裁决者」——预言机(Oracle)。如果事件本身定义模糊(如「穿西服」的定义),或预言机被操纵、出错,整个市场的信任基石便会瞬间崩塌。

第二重困局:「广度」与「深度」的矛盾,即长尾的流动性枯竭。 目前的繁荣高度集中在「美国大选」这类头部焦点事件上。但预测市场真正的价值,恰恰在于服务那些垂直、小众的「长尾市场」(如前述的农业、航运风险)。这些市场天然缺乏关注度,导致流动性极度枯竭,价格极易被操控,从而丧失了信息聚合和风险对冲的实际功能。

第三重困局:「做市商」与「知情者」的矛盾,即 AMMs 的「逆向选择」难题。 在传统 DeFi 中,AMM 做市商(LP)赌的是市场波动率,赚取交易费。但在预测市场中,LP 是在直接与「知情交易者」对赌。试想,在一个「某新药能否获批」的市场中,当 LP 和掌握内幕信息的科学家对赌——这是一种必输的「逆向选择」。因此长期来看,自动做市商极难在此类市场中存活,平台必须依赖昂贵的人工做市商来维持运转,这极大地限制了其规模化扩张。

展望未来,预测市场行业的破局点也必然围绕上述三大困局展开:更去中心化、更抗操纵的预言机方案(如多方验证、AI 辅助审查)是信任的基石;而通过激励机制和更优的算法(如动态 AMM)来引导流动性进入长尾市场,是其发挥实体价值的关键;而更精妙的做市商模型(如动态费率、信息不对称保险池)则是其规模化的引擎。

四、结语:从「概率游戏」到「金融基建」

CFTC 的放行与 ICE 的入局,是一个清晰的信号:预测市场正从一个边缘化的「加密玩具」,开始被视为一种严肃的金融工具。它以「聚合真相」为核心价值,以「事件衍生品」为金融内核,为现代金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风险管理维度。诚然,从「概率游戏」走向「金融基建」的道路绝非坦途。如前文所述,关于「裁决者」的预言机难题、长尾市场的流动性困局、以及做市商的「逆向选择」,都是行业在狂欢过后必须冷静面对的现实挑战。

但无论如何,一个融合了信息、金融与科技的新时代已经开启。当最顶级的传统资本开始重注这个赛道,它所撬动的将远不止 20 亿美元的周交易额。这或许是一个真正的「奇点」时刻——它预示着一种全新的资产类别(对「信念」与「未来」的定价权)正在被主流金融体系接纳。

欢迎加入深潮TechFlow官方社群

Telegram订阅群:https://t.me/TechFlowDaily
Twitter官方账号:https://x.com/TechFlowPost
Twitter英文账号:https://x.com/BlockFlow_News